作者: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学院教授纪文华
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都征收25%的关税,作为钢铝进口大国,美国政府这一举措不仅促使全球钢铝市场迎来新一轮格局调整,更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政策走向、多边贸易体制未来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贸易保护——单边主义冲撞全球贸易规则
美国政府此次关税调整的法律基础仍然是《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该条款赋予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产品施加限制的权力。2018年,美国以该条款为由对进口钢铝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招致国际社会强烈批评。贸易伙伴普遍认为,美方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站不住脚,实质上是以保护国内企业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在世贸组织(WTO)争端案件中,美国也被多个专家组裁定其232关税措施不符合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的安全例外规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多边贸易规则、区域贸易协定和政府间安排,为商业交易和经贸治理提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性制度。如今美方继续无视WTO规则,无视双边贸易协议等法律性安排,采取单边措施,持续破坏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国际协定的有效性,不断侵蚀和动摇国际经贸法治的根基。
产业困境——冀望加税根治美国制造业问题
美国政府祭出这一轮钢铝关税调整,试图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保护,增强产能利用率。然而,从经济现实来看,美国钢铝行业所面临的症结,并非单纯由进口竞争所导致,而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所致。即便加征关税提供短期庇护,美国本土钢铝企业亦难以迅速提升生产效率,反倒可能因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丧失创新动力。同时,美国国内部分依赖钢铝进口的行业亦可能因生产成本上升而陷入困境,更无助于解决美国产业升级、制造业再发展所存在的多重连锁问题,也会使得美国政府面临此起彼伏的内部利益权衡难题。
政治动机——经济施压谋求盟友让步和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此次关税调整的主要针对目标和受冲击者是美国传统盟友,并非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采取232措施后,美国与多个经济体陆续签署钢铝进口“替代协议”,通过配额管理、税率减让等方式换取美方在其他贸易领域的利益,也拉拢这些经济体并“孤立”中国等。而如今,美方突然撕毁这些协议,对其盟友开始施展经济胁迫、贸易霸凌,不排除谋求盟友让步和利益的政治算计。这些举措不仅减损美国的可信度和可合作性,更加剧美国与这些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促使受影响经济体可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例如加征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强对本地钢铝产业保护、对美国公司进行相关调查,甚至在WTO框架下对美方发起诉讼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施压谋求盟友让步和利益的政治算计,恐难以实现。
美国政府此次调整钢铝关税,能否取得预期的施压效果很不确定,但造成国际经贸秩序进一步混乱则是大概率事件。其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向,更是单边主义工具化对国际经贸治理体系的不断侵蚀的新样本。但历史经验表明,关税壁垒难以真正助推产业升级炒股配资在线,反而往往会引发贸易摩擦、推高市场成本,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面对美国政府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冲击,对美国的贸易伙伴来说,更好联合起来、集体高举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也是最符合各经济体长远利益和全球福祉的正确选择。